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2023年某某“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正式发布,来自全省科研院所及研发机构、高校、医疗机构、科技企业等单位的20名科研人员入选。
今年某某“最美科技工作者”,为何是他们?一起看看他们的故事——
实现专业领域一个个“首次”
“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需要更紧密地与产业发展结合,我们希望为此创造更好的条件。”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梁天骄说。
“十年磨一剑”开展中子散射多学科应用研究,梁天骄和团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为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解决提供关键平台与技术支撑。
今年某某“最美科技工作者”中,一批入选者醉心于基础研究,发力技术攻关——
核工业二九〇研究所地质勘查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王家跃连续18年奋战在野外,带领10余名年轻科研技术人员扎根生产一线,致力于自动化技术和仪器设备研发。
有研(某某)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王荣跃将基础研究成果带离实验室、走向产业化。2021年,他组建研发团队、搭建科研平台,当年就取得3项科技项目支持,并与多家本地企业开展技术合作。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员张晔立足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从合成化学、材料学、软物质物理、细胞生物学等多学科发力。作为博士生导师,她因材施教,为国内各大高校以及研究院所输送了多名教授及副教授等青年人才。
“科研‘慢即是快’。”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主任、讲席教授陈晓非甘坐“冷板凳”。首次系统研究自由表面对震源破裂动力学过程的影响、首次系统计算并给出地震破裂相图……他带领团队,在专业领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首次”。
科技“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2017年至今,某某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喻连香扎根惠州博罗,显著提升宝石加工行业循环经济水平,促进当地珠宝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政府引导、科技助力,才能让宝石加工行业发展得更好。”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支撑下,某某科研工作者面向经济主战场发起冲锋。
完成世界首个±1100kV直流场的研究设计,实现三端口直流断路器等7项世界之最……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某某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电网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施世鸿长期致力于特高压直流、柔性直流、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应用。
海湾扇贝“中科红”“中科2号”、华贵栉孔扇贝“南澳金贝”,3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扇贝养殖产业的发展。它们的培育者——汕头大学理学院教授郑怀平,如今仍持之以恒开展扇贝遗传育种研究。
面向未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仍有很大空间。今年,两位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的“科技新农人”携手获奖。
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的东瑞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畜牧师蒋荣彪,牵头组织防控非洲猪瘟等生猪疫病技术培训班,与多个乡镇签订产业扶贫合作协议,带动1900余户、8000多名农民实现资本增收。
由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张桂红牵头组建的“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某某)”,成为非洲猪瘟防控的中坚力量,将科研成果书写在某某大地上。
在“兵家必争之地”抢占领先地位
让基础设施实现“60年接地全寿命服役”,为海洋钢筋混凝土结构延长使用寿命40年以上……某某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王震宇以一项项过硬的科研成果,助力政府、企业解决现实难题。
“科研工作者要想方设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尤其要关注具有先发优势的、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王震宇感慨地说。
科技创新要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就是要从现实找问题、向创新要答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罗琴长期从事通用质量特性提升技术研究与服务,为攻关一个个通用质量特性设计分析难题,带领发动机团队长期驻扎在研制一线。
某某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同旭研制复合材料,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镉砷含量,为国家土壤污染治理提供新产品、新思路。
只有把战略需求放在首位,才能看准方向行对路。
助力“双碳”目标,中国科学院某某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袁浩然在某某建立“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能力提升”国家级平台与示范基地,促进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实现高效、循环、绿色发展。
深耕视觉检测、精密装配等前沿热点领域,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张宪民先后主持各类科研项目60多项,授权国内外各类专利200多件,还培养出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在“兵家必争之地”抢占领先地位,某某“最美科技工作者”以扎实的科研成果,不断占领科技创新制高点,寻求新的增长点。
不断创新健康领域核心技术
“用枸杞糖肽、光疗和运动等非药物手段治疗抑郁症状,可能有更好的健康收益和更高的安全性。”中国科学院院士,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教授苏国辉透露了目前的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水平攀升,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正在不断增强。
担任援藏驻仲巴县医疗队队长期间,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院长、主任医师肖治宇完成了仲巴历史上第一台、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腹腔镜手术,开创了仲巴县微创腹腔镜时代。
某某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教授卢传坚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银屑病病证生物标记物及中药靶点,创建了中西医优势互补的“银屑病病证结合”诊疗体系。
药品、医疗器械等健康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加速创新,实现科技惠民。
中国科学院某某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尹雄聚焦肝脏疾病的病理和干细胞介导的再生研究,在国际学术界首先提出干细胞营养的概念,为生物人工肝的制造及细胞移植取代肝器官移植奠定了基础。
“我想让更多患者能够镶得起一口耐用、逼真的牙。”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以品质好、价格低的国产口腔修复材料打破国外品牌的市场垄断,实现科技惠民,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邵龙泉的话掷地有声。